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网络使人心更近(反方一辩立说帖)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3778)


--  作者:边民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42:00

--  网络使人心更近(反方一辩立说帖)
大家可以在此贴后进行讨论,但不能盲目灌水。----江月


网络使人心更近
(反方/两拍辩论队一辩帖)

周幽王并非愿做一个亡国之君,美人褒姒也决无颠覆大周王朝的险恶用心。点燃烽火于他俩只不过是风流游戏,情浓之际助兴的插曲。抛开关于“荒淫/荒唐”的价值判断,烽火戏诸侯导致江山陷落美人魂断存在着一个关于信息传播手段低级的含义:烽火,是单向传播信息的方法,不能反馈,不能互动。信息源与信息接受终端靠的是事先彼此约定的“通信协议”固定了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形式。烽火一旦点燃,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便一站接一站递延下去,不能逆转。

假如周幽王时代具有现代各种信息网络,可以交互,幽王点燃烽火的真实意图就可以解释清楚,而不会被纯粹理解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指令。在这里,“人心”(我们定义为人的思想)之间的交流显然由于手段方式的单一而形成了某种误区和盲区。幽王和褒姒的“人心”被诸侯们单纯解读为表象意义而不能触及表象后面真实的内容。

虽然,从通信意义上讲,这个“烽火网络”有自己的信令标准,有自己的通信协议,有烽火台作为媒介。这种古老的通信“网络”在本质上已经奠定了现代通信网络最基础的原则。但“误读”的结果仍然不可避免地制造了国君与诸侯之间的悲剧,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低级的信息网络怎样使“人心”隔阂有如南辕北辙。

同样是风流游戏,我们很难相信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缠绵至高潮时突然摁下核按扭,使得地球陷入核战争状态。倒不是这个风流总统不可能兴之所至荒唐一把,而是,即使他按下核按扭,悲剧也不可能发生。现代信息网络的结构和机制早已不是周幽王那时代可怜巴巴的寒碜模样。

跟周幽王平行的时空里,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比中国更流行“击鼓传信”的通信传播方式。同样可以假想一下,某个鼓手敲错某个鼓点,将给自己的部族或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仅仅一个“尾生抱柱”,就使我们嗟叹不已;换做今天,一个电话就可避免一场悲剧。尾生与其情人的约会完全可以换个时间地点重新履行。何必要苦苦伫立桥下信守诺言直至洪水掠走多情的生命?

人类信息“网络”具有交互性,头功该记在“邮政网”上,这一主流方式长达千年。靠驿站/马匹/信使构筑起来的这样一个速率很低的网络,毕竟有了你来我往相互传递信息的公共平台。“鱼传尺素”的婉约深情与“驿寄梅花”的浪漫格调是这个“网络”最美丽的产物。勃朗宁夫人依靠这张“网络”,书信往来载运着刻骨爱情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傅雷家书”滋润着一个伟大钢琴家傅聪的崛起。

然而,迢遥的驿路在空间上阻隔了多少“人心”的交流,漫长的等待在时间上凋落了多少“人心”的希望?“琴挑”美事的主角相如与文君,信息交流的障碍使得“当垆卖酒”的乐趣一度演变为怨妇卓文君连篇累牍藏头回文书信的相思幽怨。“红叶题诗”的宫女甚至无法冀望这张“邮递网”传达自己的心曲!纵然快马换作了飞机轮船汽车,“万国邮联”的旗帜飘扬在地球各个角落,“人心”之间的距离依然受制于时空的阻隔。

人类不停的呼唤“让我们心的距离更近些,更近些”,那将避免多少心与心的误会/隔阂/猜疑,增加多少和平/相爱的机会!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崭新的各种网络,极大缩短了人心的距离。电报网前所未有地一举穿越信息传输空间最基础的那个障碍,电话网凿出时间隧道上一个信息传输的大洞。及时/交互的信息交流不再是梦想,尽管尚在简陋阶段,比较单纯比较幼稚。

比我聪明的观众想必已经断定我挖出以上史料作为钓饵的真正意图:要引出因特网这条大鱼,证明Internet怎样使人心更近了一步。是的,咱明人不做暗事,是这么个思路,但决不仅限于那么狭义的“网络”概念。Internet只是Net之一种而决非Only net。

请允许我对电子通信网络早期的一些悲剧再做一点追溯或者回放:
没考证过“泰坦尼克”撞上冰山之后是否发出过SOS莫尔斯明码信号向电报网求救,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就算人们获悉遇难信息,同样无法及时施救。没有GPS网络(卫星定位系统),连遇难的准确位置都无法测定,哪怕具备飞机和快艇也无济于事。换作今天,GPS网络将使杰克与洛丝的爱情故事重新改写。虽然也许我们会丧失欣赏一部好莱坞大片和享受Ciline Dion天籁之音《My heart will go on》的机会,但还有什么比能够拯救数以千计鲜活生命更令人惊喜的?

陈纳德的“飞虎队”飞越“死亡之旅——驼峰航线”,撞山坠毁的飞机多达六百多架,远比被日机击落的多得多。如果那时具备自动导航系统和GIS网络(电子地图),这些抗日英雄和战机何至于永远长眠喜马拉雅崇山竣岭?
是的,不具备现代的信息网络,泰坦尼克沉没了,飞虎队撞机了,那些人,那些心远去了,留下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想和叹息。

为冷战而设计的“阿帕网”一声键响,第一封计算机与计算机对话的mail发出,宣告了计算机不再仅仅只是计算机而真正具有了“电脑”的意义,Net也将不仅是Intra形式的LAN/WAN而必将是Inter乃至Star的Net 。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顺利进入轨道运行,宣告了人类“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不再是梦想,如果真有外星人并且它们也有“人心”的话,地球人心与外星人心也开始离得空前的近了。当微蜂窝网的第一个基站竖起,人们处于移动状态随时随地彼此可以即时交流的愿望不再是奢望而变成了现实。
回望电子通信网络发展历程,电报催生了电话,有线孕育了无线,地面延伸致太空,每一次每一种网络无不是人类对信息传播渴望即时/交互的努力,都是人心与人心在时间空间距离上的又一轮拉近。

在这里,可以单纯仅以计算机互联网络这个狭义范围回顾和展望它的走向和趋势:单机对单机的PPP联接使得两颗“芯”和“心”靠近,TCP/IP协议之下使得LAN(局域网)WAN(广域网)成为可能,大范围多颗“芯”和“心”得以交流和靠近。TCP/IP加上WWW成就了今天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全球无数的人心因此聚集因此交流因此集体大规模再次靠近。“地球村”在这个层面上已经不完全只是虚拟,而是具备了某些实际意义。下一代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许将不再是WWW模样而是GGG(译名“网格”)的表现形态,信息资源共享和多媒体传输将再次飞跃式进步。Internet演进为Starnet(星际互联网)也不会只是敢想而不敢做的事情。

在这里,可以负责地断言:单向传播的广播电视网络将随着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的实施而在不远的明天变成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式媒体。以话音传输为使命的电话网将因IP技术编织出一张数字数据传输的多媒体网络。无线移动电话网将由解决移动即时通话的GSM“低级任务”很快进入全面解决多媒体无线移动的多媒体宽带阶段,看似“无法执行的任务”,但已经投入运营的2.5G网络GPRS/CDMA距离3G的确只剩下0.5的距离,近而不足咫尺。“铱星”计划商业上的失利并不能阻止低轨静止卫星网络不久就在我们头顶上结出一张无缝覆盖的卫星通信网络。

每一次网络的技术进步,都在缩短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这同样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而不可能相反。网络的发展将无限继续下去,荷载着使人心越来越近的使命。使人心“零距离”对于网络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但使人心拉近空间时间距离却是网络永远处于执行状态的任务,且日新月异地在取得辉煌的成果。

网络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着“网络使人心更近”这一结论,事实胜于雄辩,任何狡辩和诡辩都只能是企图掩盖事实的可笑举动。

“网络使人心更远”这种置事实于不顾的谬论可以休矣!因为发出这种噪音的那些人此刻正享受着各种网络的便利,要他们退回到结绳记事烽火传信那是头可断血可流而万万不肯答应的。他们无法回答这样一个矛盾的命题:没有任何网络的时代,人心难道更近些吗?如果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恳请噪音制造者现在砸烂键盘剪断线路,让我们辩论双方的心近到彼此无需联络无需言说,用“心灵感应术”无言地辩论交流,好吗?


----------------------------------------------
我来自彩云之南最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

[此贴子已经被江月于2002-11-11 16:42:02编辑过]

--  作者:凝幽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26:00

--  
支持!!!!!!!!!!!!!!
--  作者:堕落英雄_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28:00

--  
顶!!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34:00

--  
哈哈~~怎么边民这次犯了这么打的错误,只是介绍了网络是多么先进,而真正落脚到人心交流上真的就是有点诗词上面的话,那就是“势弱”,遗憾中,也许他本身也是觉得网络也是让人心远离的吧!:)
一辨立论不清晰,呵呵~~三言看来不赢也难了:)
--  作者:太阳女神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36:00

--  
边民可是边开会边写的哦,嘿嘿,不服不行呀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38:00

--  
是吗??
那他水平还真的好高,不过就辩论文章来说,还是漏洞多了一点:)
--  作者:素儿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40:00

--  
让我们心的距离更近些,更近些~~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44:00

--  
实话了,感觉和今天上午那篇文章漏洞如出一则,其实网络的有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次论点是 网络使人心更远/更近
不是介绍网络设备是多么完善和进步!!:)
--  作者:茉馨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46:00

--  
加油!两拍!
--  作者:凝幽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46:00

--  
哈哈。。。小楚,你已词穷了。
看看你珠儿写的文章真是让人发笑。若是网络真如她所言没有了真诚和诚信,她自己又何必相信你们这些所谓的队友呢?
文章中的矛盾真是让人大笑不已
--  作者:入水三分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48:00

--  
嘿嘿,边老师好象头都有点晕了,幽幽英雄你们怎么做的场下工作啊?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6:51:00

--  
社会主义大家庭,怎么会吃穷呢??

哈哈~~幽幽说啥呢?网络只是一个传输工具,它运载的只是一些电子,能有什么感情呀?
所有的感情都是针对人心来说吧!!!


--  作者:凝幽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02:00

--  
边民老师的身体状况非常良好,不劳三言队友关心。
至于小楚说的网络只是一个传输工具,它运载的只是一些电子,那你为什么又通过它们在这里大放厥词呢?你难道有特异功能,可以用心灵感应在网络上发贴子吗?
--  作者:我为何来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04:00

--  
看了半天,谈的都是冷冰冰的机器。哈!用机器替人心说话,呵呵~~
--  作者:蒴蒴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05:00

--  
就是就是,呵呵。。幽幽说得对极了。。
--  作者:白吃白喝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09:00

--  
感觉在给大家讲课:互联网形成的必然性
--  作者:凤凰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13:00

--  
只能说明网络是一个很方便的工具.
并不能说明网络能使人心近..
--  作者:蒴蒴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15:00

--  
先进的工具,拉近彼此的距离,包括人心哦。呵呵这是必然的呀。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19:00

--  
以下是引用蒴蒴在2002-11-11 17:15:00的发言:
先进的工具,拉近彼此的距离,包括人心哦。呵呵这是必然的呀。


蒴儿已经不行了,大家就放她一马吧:)
--  作者:蒴蒴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22:00

--  
你才不行了。。。

--  作者:凤凰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24:00

--  
工具可以拉近距离
但工具不可以拉近人心.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25:00

--  
凤凰终于反攻了,嘿嘿~~加油!!!支持!!:)
--  作者:白吃白喝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34:00

--  
先去架锅,等着吃劈杀的狮子~~
--  作者:滚刀肉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46:00

--  
以下是引用纫兰楚客在2002-11-11 16:34:00的发言:
哈哈~~怎么边民这次犯了这么打的错误,只是介绍了网络是多么先进,而真正落脚到人心交流上真的就是有点诗词上面的话,那就是“势弱”,遗憾中,也许他本身也是觉得网络也是让人心远离的吧!:)
 一辨立论不清晰,呵呵~~三言看来不赢也难了:)

这位楚客先生:
您就别打肿脸充胖子啦。边民的思路清晰得很,文字老辣得很:人心之近,在乎交流,不交流则何近之有?各种网络都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提供人们交流更快更近的方式,这起码也是“近”的条件。连条件都不具备,空谈什么远近?边民概括的人类各种网络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渴望交流并用行动实施的过程。边民的“历史证明法”和“趋势/走向证明法”比你方干巴巴的抽象理论形象生动,比你方尽举些个案以偏概全的乱推结论可是高明多了。
如果说边民表达的是一种网络发展必然性与人心拉近必然性的规律的话,你方是任何必然性的东西都没说清楚。仅凭这一点,高下立现。我看第一阵的输赢明摆着的了,你方只赢了一点:帖子又臭又长,文字数量上绝对胜出边民多多。


--  作者:入水三分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51:00

--  
看完了,就一个感觉,边老师洋洋洒洒的从周朝一直给我们讲到因特网形成,让我们这些青年朋友上了一堂很好的科普课嘛,大概也听明白了,边老师是说,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人心是越走越近了,那会不会将来科学极度发展了,真就生出来“心贴心”的下一代人来?另外这往前推也不对啊。莫非越古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就越封闭?那怎么解释原始共产主义时期的大同社会呢?其实呢,我倒有个例子请边老师指点一下:再往古代推,最早出现的三叶虫,最早出现的哺乳动物,最早站起来的那只类人猿……那都是我们人类的祖先吧,在他们那里,我们可是真正的“心贴心”呢(干脆就是一体的,呵呵)!而后来呢——物质上的拉近 ,必然带来心灵上的疏远。这是人的本能!
--  作者:凤凰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01:00

--  
滚刀肉兄:
无论从哪种方面来看.
我方一辩的贴子绝对是精彩非凡.
你刻意的要说那只是又臭又长的贴子,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套我方一辩最后一句话:"我也是瞎子,我只知道说啊说啊,没看见你们是聋子。”嘻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11-11 18:01:52编辑过]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7:57:00

--  
以下是引用滚刀肉在2002-11-11 17:46:00的发言:
 这位楚客先生:
 您就别打肿脸充胖子啦。边民的思路清晰得很,文字老辣得很:人心之近,在乎交流,不交流则何近之有?各种网络都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提供人们交流更快更近的方式,这起码也是“近”的条件。连条件都不具备,空谈什么远近?边民概括的人类各种网络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渴望交流并用行动实施的过程。边民的“历史证明法”和“趋势/走向证明法”比你方干巴巴的抽象理论形象生动,比你方尽举些个案以偏概全的乱推结论可是高明多了。
 如果说边民表达的是一种网络发展必然性与人心拉近必然性的规律的话,你方是任何必然性的东西都没说清楚。仅凭这一点,高下立现。我看第一阵的输赢明摆着的了,你方只赢了一点:帖子又臭又长,文字数量上绝对胜出边民多多。


晕~~谁把俺脸打肿的??
这位老兄注意一下,既然是你方一辨如果只是给我们上科普课,那就没有意思了,俺也不说那么多,看看我方二辨怎么批整它吧!!
你说的历史证明法只是说了网络通讯是发展的必然,并没有说出对于人心更近有多大的好处,不会这点没有看出来吧,哈哈~~
--  作者:滚刀肉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00:00

--  
以下是引用入水三分在2002-11-11 17:51:00的发言:
物质上的拉近 ,必然带来心灵上的疏远。这是人的本能!

你这么斩钉截铁的结论,依据是什么?我说的是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如果没有依据,我也可以乱说:强奸犯必然带给被奸污者以快感,因为这也是纯生理应该具有的正常反应。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04:00

--  
嘿嘿~~楼上老兄例子威力大,哈哈~~~
--  作者:入水三分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08:00

--  
顺便指出边老师的一个常识错误,“驼峰航线”是由美国陆军航空兵空运部队与中国民航共同为中国抗战开辟的唯一空中补给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在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间,1000多架运输机曾在这条航线上突破日本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人员33477人。很多原“飞虎队”成员参与了“驼峰航线”飞行。而“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后于1942年7月4日解散,1943年3月,原飞虎队的大部分成员又扩编为第十四航空队,负责在中国战区作战。而“驼峰航线呢,则是珍珠港事件之前半个月,中国航空公司试飞驼峰成功。但中国航空公司规模小,当时只有十几架运输机。担任驼峰空运的主力是美军。1942年3月21日,正式成立了美国空运队(American Ferry Command),使用从泛美航空公司拨来的25架运输机,担任中缅印之间的空运。美国空运队由驻印度的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管理。到10月,美国空运队的运输机已增加到75架。1942年12月1日,美国陆军运输队(Army Transport Command)接替了美国空运队的工作。美国陆军运输队不受第10航空队管理,而受中缅印美军司令部管理。到1944年11月,参加驼峰空运的美军官兵有22521人,1945年6月达到33938人。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10航空队、驻华飞虎队则担任打击驻缅甸等地的日军航空队、保卫“驼峰航线”的任务。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飞虎队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驼峰航线也并不是他们主持飞行的,他们不过是担负着保护的任务。而且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并不是边老师说的:撞山坠毁的飞机多达六百多架!
--  作者:太阳女神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12:00

--  
嘿嘿~~怎么看锄客怎么可爱,哈哈~~~
偶正喝咖啡休息着呢,看见可爱的锄客,忍不住灌水一篇
请保持清醒的头脑阿,威力的魅力是挡不住地
嘿嘿~~~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22:00

--  
嘿嘿~~既然你们的网络都能拉近距离,把你的咖啡端过来呀,呵呵~~

俺口渴来着!:)


--  作者:凝幽
--  发布时间:2002-11-11 18:35:00

--  
呵呵。小楚真是理解能力低下
--  作者:人晕亦云
--  发布时间:2002-11-11 19:39:00

--  
哈哈。。看楚客和女生绊嘴真有意思。精力超群啊
--  作者:南石
--  发布时间:2002-11-11 19:39:00

--  
边民的优点是,重在说技术。因为在人心四散的今天,不可否认,借助网络技术确实能使人心更近点。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使人心更近的时候,选择网络也可使人心更近。
缺点是,技术发展史说得太多。依题意,这里的网络是英特网而不是所有的网络。
其实这个题目是更有利于反方的。
--  作者:拓者
--  发布时间:2002-11-11 19:41:00

--  南石说的很有道理!!!
以下是引用南石在2002-11-11 19:39:00的发言:
边民的优点是,重在说技术。因为在人心四散的今天,不可否认,借助网络技术确实能使人心更近点。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使人心更近的时候,选择网络也可使人心更近。
 缺点是,技术发展史说得太多。依题意,这里的网络是英特网而不是所有的网络。
 其实这个题目是更有利于反方的。


--  作者:门外行人
--  发布时间:2002-11-11 19:54:00

--  
白璧微瑕:辩手的网络知识很丰富,一部网络发展史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但是对为什么“近”却说得欠透彻,希望后面的几位辩手加油!
--  作者:胡一媚
--  发布时间:2002-11-11 20:00:00

--  
网络有心:徘徊在技术与文化之间。
--  作者:flyfree
--  发布时间:2002-11-11 20:01:00

--  说的也有道理哦:)
以下是引用凤凰在2002-11-11 17:24:00的发言:
工具可以拉近距离
 但工具不可以拉近人心.
 


--  作者:灰
--  发布时间:2002-11-11 20:06:00

--  
边老师回顾了信息工具的发展史又展望了未来信息工具发展的前景,给俺上了一堂很好网络发展史的课,我真搞清了它的来龙出脉,明天有得和人吹牛的谈资了.

只是闹不明白:题目好象是网络使人心更近啊.不对头,是不是我老眼昏花,看错了?擦擦再揉揉,没错呀.

建议边老师干脆换一题目,就叫:纵谈网络发展史.省得浪费一篇好文章,省得让人觉得牛头不对马嘴.


--  作者:南石
--  发布时间:2002-11-11 20:30:00

--  
人心更远的当代社会里,能有工具拉近人心,也是不错的事。
--  作者:水中花
--  发布时间:2002-11-11 20:32:00

--  
从辩论的命题来看,对二拍队显然更有利一些,个人认为要好辩论一些吧!:)
--  作者:南石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17:00

--  
凡上网的人,一是爱好,一是转移情感。这情感其实就是心。当然上网的人,或者两种情况都有,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客观地说,我们上网时,多多少少都在用心,除别有用心的人外(这不是此话题,因为比较而言,现实生活中也有别有用心的人),这无疑支持了反方的观点。甚至于正方在反对网络更人心更近的同时,就是支持敌方的观点。
这个题目,还要从社会心理来分析。技术的哲学分析只是物质基础,社会心理的分析才是立足于精神层面。

--  作者:胡一媚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40:00

--  
以下是引用水中花在2002-11-11 20:32:00的发言:
从辩论的命题来看,对二拍队显然更有利一些,个人认为要好辩论一些吧!:)

辩论体现的是过程之美,与论点几乎无关。


--  作者:吃辣子的狮子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43:00

--  
以下是引用胡一媚在2002-11-11 21:4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水中花在2002-11-11 20:32:00的发言:
 从辩论的命题来看,对二拍队显然更有利一些,个人认为要好辩论一些吧!:)
 

 辩论体现的是过程之美,与论点几乎无关。


同意胡小妹的观点。


--  作者:来福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51:00

--  
好激烈……
--  作者:凝幽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58:00

--  
呵。。三言已词穷了。。可怜的只能抓上网工具为说辞了。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59:00

--  
幽幽都还没有搞懂呀,郁闷ing~~
--  作者:凝幽
--  发布时间:2002-11-11 21:59:00

--  
郁闷吧。。。嘻嘻。。。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1 22:00:00

--  
是呀。都开始佩服你的不懂了,呵呵~:)
--  作者:滚刀肉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28:00

--  
以下是引用门外行人在2002-11-11 19:54:00的发言:
白璧微瑕:辩手的网络知识很丰富,一部网络发展史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但是对为什么“近”却说得欠透彻,希望后面的几位辩手加油!

你这位同志呀,如果一个辩手把什么都说完说尽,那还需要集体配合吗?需要一群辩手吗?
边民采用网络发展史证明“每一种网络出现都每一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留下了丰富的素材给后面的辩手去发挥。这样概括总结出必然规律的论证方法正是一辩“立论”最需要做的事。
我看两拍队肯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计划,事先经过精心策划。你就等着看后面的好戏吧。


--  作者:滚刀肉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33:00

--  
以下是引用白吃白喝在2002-11-11 17:09:00的发言:
感觉在给大家讲课:互联网形成的必然性

你没注意到边民论证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性最后所要推出的结论是:这种工具/手段使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缩短,也就必然的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所有的网络都具有这样的功效嘛。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33:00

--  
不管说什么了,如果一辨立论都不清晰,漏洞就太大了:)
--  作者:滚刀肉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36:00

--  
以下是引用凤凰在2002-11-11 17:24:00的发言:
工具可以拉近距离
 但工具不可以拉近人心.
 


难道“近”或“远”表示的不是一种距离状态吗?网络是工具也罢是手段也罢,它的确客观存在着使人们之间距离缩短/拉近的功能。这是事实嘛。


--  作者:蒴儿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44:00

--  
滚刀肉,加油,呵呵~~~~~~
--  作者:死鬼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44:00

--  
说得对!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2 15:45:00

--  
有道理,嘿嘿~
--  作者:绝美泪颜
--  发布时间:2002-11-12 17:22:00

--  
呵呵~即使网絡沒有使人心更近,這也是我們應該希望的嘛~^^
--  作者:灌灌
--  发布时间:2002-11-16 21:28:00

--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