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代“阿三”转发“反方二辩”贴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3922)


--  作者:欢乐书生
--  发布时间:2002-11-12 19:15:00

--  代“阿三”转发“反方二辩”贴
反方二辩 阿三。狮子帮我发到红网吧。我忙。谢谢

首先,我同意对方一辩关于人心的解释。而且,也同意她说的“要想辩明“网络使人心更近/更远”这样的命题,只能从人心远近的决定因素谈起”。因为,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也同意他引用王鸿生的观点:“决定人心远近的因素是所处的背景、环境、个人的欲望需求、价值取向、信任程度”。不过,我想对方一辩并不十分清楚她所引用的这个判断的具体涵义。 

这个判断的具体含义是:人心的远近,是指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那么决定这个距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环境,鲁迅就说虽然石油大王和拣垃圾的老太婆都有烦恼,但后者绝对没有股票破产的烦恼,而前者也没有衣食之忧,林妹妹和焦大虽然都有爱情,但焦大喜欢的不会是林妹妹。这些说的都是因为生活背静和环境的不同导致人心距离很远。除了背景和环境,导致人心远近的因素还有个人的欲望需求,一个倾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和一个追求物质欲望的人,他们之间也是很难有共同语言的。最后当然还有两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同异和信任度的高低。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共同决定了两个人内心世界的距离。 

很明显,对方一辩在这里错误地理解了背景、环境、欲望需求等等因素,她没有把这些因素理解为是人的因素,而错误地将这些理解为是网络的背景、环境、欲望需求。她说,“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背景、环境呢?欲望需求与价值取向在这个无所不容的网络黑洞中左冲右突,延伸到了何方?”这可是很致命的问题。由于她将论证的前提理解错了,导致以后的一系列论证都是无效的,做的都是无用功,有牛头不对马嘴的意思,整个意思都弄拧了,还怎么论证呢。 

因此,尽管对方一辩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去论证网络的环境背景和欲望需求,但这些论证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网络只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或通道,它本身并没有性质的价值判断的,如果非要说好坏,那这也只能是取决于使用网络的人的好坏,好人可以用它来做善事,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坏人也可以用它来做坏事。好坏和网络并没有关系的。这就好象武器一样,好坏全取决于用它的人。这是第一点。除此之外,对方的论证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就是极端化的倾向。比如要论证网络的虚伪,就举了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什么的,我承认对方所说的都是事实,但这什么也说明不了,因为我同样也可以举出网络不虚伪的例子,同样也可以举出利用网络使人心更近的例子。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同样也是可以感受到人心的彼此接近的。所以我说,对方的这种论证方法是没有说服力的,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 

所以,较为可行的论证方法是,首先,把一些极端的个别的例子摈除,我们来谈论一般人——这里的一般人,是指普通人,既不是坏人,也不是很好的人——他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得什么。其次,是把网络看成是沟通的渠道,而不先在地去确定它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虚幻的还是现实的。最后,我们才可以谈论到前面提到的那些决定人心远近的决定因素。有些因素是不能通过网络改变的,比如生活的背景环境,但有些则可以通过沟通来使心变近。这里使心变近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可以让林妹妹爱上焦大,也不是让两个人有共同的心(想法、思想),而是说两个差异的人,可以通过沟通来互相了解、理解。这就是心近的含义了。有句话说两个人“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这里分手恰恰不是因为心远,不是因为不了解和隔膜,而是因为相互了解,因为心近。我想网络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也可能不会,但通过交流和沟通,一定会使人和人之间更加了解。了解就是心近了。 

所以,我们才说网络可以使人心更近,而不是更远。 

下面,是具体的对对方一辩的揪错了。 

对方一辩在说到网络的虚拟性的时候,说网络“摒弃诚信这个立人之本,以虚拟为前提,又如何来谈人心更近”,显然她是想用虚拟来作为武器,说网络并不使人心更近。不过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虚拟”并不是虚伪,因而它的对立面也不是“诚信”,谁说虚拟的东西没有诚信呢?呵呵,一个是存在的状态,一个是道德问题。这两个东西不构成对立的。对方企图混淆虚伪和虚拟的区别吗? 

对方一辩说:“网络只是便于交流的通讯工具,一封电子邮件的问候又如何替代和父母亲人围桌共饮共食的亲情?一封电子贺卡又如何能替代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深情的长吻?网络又如何能负载得起心与心的连接?”这样说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它的问题在于它将网络和现实对立起来。这是问题所在。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辅助的关系。当然电子邮件的问候是比不上围桌共饮的。能围桌共饮自然很好,但如果由于路途遥远或其他原因不能围桌共饮,这时候,有一个电子邮件的问候,是不是也能弥补一些,也能使心变近,聊补相思之苦呢?这时候,怎么能说网络使心变远呢? 

还有很多辫子,就留给自由辩手去发挥吧。这个东西已经写得够多了。呵呵。


--  作者:flyfree
--  发布时间:2002-11-12 19:49:00

--  
哈哈:)不错:)
--  作者:欢乐书生
--  发布时间:2002-11-12 20:36:00

--  
应了一句话:话不在多,在精
--  作者:吃辣子的狮子
--  发布时间:2002-11-12 20:58:00

--  
写出来透口气,哈哈,这个阿三很俏皮,他那句“对方企图混淆虚伪和虚拟的区别吗?”我仿佛看见了红小辫一甩,头一扬的轻松与欢快。呵呵,谁叫对方说我们是鲜花一般的男子呢:)
--  作者:边民
--  发布时间:2002-11-12 21:04:00

--  
阿三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哈哈。
两拍队的人并肩子上啊,对方的小辫子比维族姑娘的小辫还多。
咱们辩手分别从不同方向采用不同风格文风猛轰对方。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2 21:10:00

--  
两拍二辨实话比三言强,不过他也出现了概念性错误!

但通过交流和沟通,一定会使人和人之间更加了解。了解就是心近了。 
上述是他原话,了解应该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心近。 一个是心远。这个是很明显的!
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很多恋人因为太了解而分手吗?
两拍二辨的“了解就是心近了。”明显问题!!!



--  作者:为心接近而来
--  发布时间:2002-11-12 21:53:00

--  
有句话说两个人“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这里分手恰恰不是因为心远,不是因为不了解和隔膜,而是因为相互了解,因为心近。


你是没有理解了不是,分手是因为心近了而不是心远了。正因为相互了解了,心近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对双方都有利的决定-分手了。


--  作者:纫兰楚客
--  发布时间:2002-11-12 21:55:00

--  
这又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问题,呵呵~:)
--  作者:九道
--  发布时间:2002-11-12 21:57:00

--  
快关帖了吧,抓紧写上几句,但愿可以关门前溜进来帖上。

    前面的几大段,别的我都没记住,只记得有两处提到焦大会不会爱上林妹妹问题,第一处,说,不会爱上,因为环境背景不同,因为他们没上网。第二处,是说网上有了交流的平台,有平台有渠道了就有可能爱上了。

    好像是不能吧,在贾府焦大也能接触到林妹妹,在网上,林妹妹该不理他还是不理他,这和平台无关和渠道无关和网络也无关。

   后面揪的两个地方更值得商量。

   不是虚似的东西就一定没有诚信,但如果说,搭建在虚似平台上的东西要比搭建在真实平台上的东西里少一些诚信,你不会反对吧?所以更远。

   电子邮件和共进晚餐并不是对立的,问题是,网络使人更倾向于用电子邮件这样的虚东西代替真实的微笑。所以更远。


--  作者:为心接近而来
--  发布时间:2002-11-12 22:00:00

--  
不是虚似的东西就一定没有诚信,但如果说,搭建在虚似平台上的东西要比搭建在真实平台上的东西里少一些诚信,你不会反对吧?所以更远。

这是什么话?诚信并不会因为建立的平台的不同而有改变!!!


--  作者:蒴儿
--  发布时间:2002-11-13 8:42:00

--  
哼叽哼叽。。。
呵呵,看你的帖就是通气。。。。。。。
就说你是我偶像嘛。。
--  作者:子言
--  发布时间:2002-11-13 10:35:00

--  
说个故事:一对老年父母,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远离了父母,每每只利用电话或其他方式送去对父母的关心,并在经济上从不吝啬。。。。。父母终于要离开了,临别时,孩子们都回来了,老人拿出他们给予的钱和信,只说了一句:我们要的不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