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三事”与“三不朽”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40331)


--  作者:任守愈
--  发布时间:2003-3-18 19:11:00

--  “三事”与“三不朽”
儒家的"三不朽"是很有名的,一般学习过儒家的人都知道,这个"三不朽"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叔孙豹说他听古人说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是"三事"估计知道的人少,其实这也是记载在《左传》中的,文公七年记载晋国卻缺对赵宣子说:"正德、利用、厚生。"并且与"水火金木土谷"合称"六府三事"。我也来西藏近七个月了,看到这"三事"与"三不朽"也思考了很多,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来谈谈,或许也是不错的。
    《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楚国申叔时说:"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襄公二十八年记载晏子之言:"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简单的说,正德是端正品德,利用是提高技术,厚生是充实生活,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要先正德。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在孔子以前也有人提出过象孔子所讲的"仁"这样的观点,但是他们没有孔子提出来的系统,然而给了孔子以启示。无论那个民族都是从原始的宗教信仰中,诞生自己民族的思想的,中国也不例外。从传统的祭祀礼节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独有的一套礼法制度,在不断的改造自然,营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人或社会的看法。"三事"就是春秋时各诸侯国贵族们的认识,在不断的战乱兼并中,他们认识到,一方面要加强自己领地的管理,不要祸起萧墙,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正德"不只是这些贵族们的事,而且也是老百姓的事,这样可以避免内乱,而且可以合理引导老百姓从事生产;"利用"就是要在不断的生产中,找出增强国力的政策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厚生"也不仅仅是贵族们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也要在适当的情况下,改善百姓生活。然而,它们又是有内在联系的,"厚生"可以促进"正德","正德"可以使"利用"更加完善,而"利用"又与"厚生"有直接联系。
    这个"三不朽",发展了春秋时"死且不朽"的思想,从死与国君之手,死与宗庙之内的不朽,由叔孙豹引申为这赫赫有名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叔孙豹所谓的"三不朽"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不过,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个三不朽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句老话说的很耐人寻味,"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某些人也有言论传之久远,人们也记的很清楚,但是他要人记住的是他对别人的伤害,这样是不能称其为不朽的。就事功而言,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做之事,并不能为很多人接受,而且他的所为不是为了大多数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样也是不能不朽的。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想不朽,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后是建立为大多数人的事功,再次,才是立言。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也就是这样道理。
    照我自己的想法,在现在"正德"就是"立德","利用"就是"立功","厚生"就是"立言"。从上面的解释来看,这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把它们重新组合一下,看看是什么样的结果。我这里说的,"正德"就是"立德"与上面讲是不矛盾的,虽然"三事"暗合两方人的态度,"三不朽"指的是一方,"立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另外还要对人进行教化,这样与"正德"就联系上了,"立德"也就是"正德";"利用"哪?可以这样讲,所谓利用就是要用自己修身所得推己及人,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这里包括的比较多了,可以进行各项事业,只要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立功"则也如此,这两个也合在一起了;"厚生"为什么要和"立言"放到一起哪?实际上在上面说到"厚生"的内容,"利用""立功"中已经有了,"立言"所立的言论应该是对后世人有影响,在"立德"、"立功"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从这一点上说,给后世留下基业没有错,但给后世留下精神所在,既可以保全基业,也可以指导他们创造基业,难道不是"后生"吗?
    来西藏参观的人,不会注意一些细节的,我这个到西藏工作有些日子的人,也不会注意太多的。我们县委大院最小的孩子大概就是我们这几个吧!来这里工作过很多年的汉族干部,在严格意义上是与"三事"和"三不朽"没有关系的,他们没有做到这一步。几个月来,我们这些二十几岁的"大孩子"穿梭于大院里外,本该是被人叫叔叔、阿姨的,却只能叫别人叔叔、阿姨,大概也只有我这个长相不十分好的,又显老的被人叫过一回叔叔。西藏发展的很快,与这些几年也见不到自己孩子的汉族干部有很大的关系,以前估计很难,现在有了电话还好些,我看西藏的发展就有他们的"事功"在里面,不管它有多大或有多小,都是他们的贡献。前不久,接我们的严格组织科长因为心肌缺血去世了,他是老西藏的后代,到现在,那些老人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又奉献他们的儿女,现在又准备奉献他们的孙儿,高原的恶劣气候使得他们的身体变化很大,第二代的身体里,先天不足,然而他们依然如此。"立言"是不需要你写多么厚的书的,而是要你的精神来指导和鼓舞人,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现在,很多汉族干部的孩子留在了内地,不是奶奶家,就是姥姥家。他们缺少的父母的直接关心,我常常想,是不是有自己孩子不认识自己的事,这个到现在已经不存在疑问了,答案是肯定的。
    我是一个学习儒家学说的人,我也很明白儒家对人的情感问题的理论,所以我时刻为他们所感动的,在这个地方既有欣慰,也有酸甜苦辣的矛盾和无奈。他们所做的都于"三事"和"三不朽"联系着。去年我们来了7个汉族干部,二十年后又是一个什么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