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湖湘文化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
----  语言与沉默,都是一种表达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rootid=&id=54453)


--  作者:布衣
--  发布时间:2003-5-28 20:21:26

--  语言与沉默,都是一种表达

看过一部默声片,里面的人们作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有着各式各样的表情,你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但就在那种无序的静默中,却感觉到了他们对世界的一种姿态:反抗、接受、顺从、欣然等。这样的镜头,有些类似于站在玻璃前去看外面的世界,声音突然被抽空了,却仍然是车马流水,人来人往,一切都没有停止。有意义或者无意义,只在于怎么去解读。

与此相反,将一个人的语言或者声音单独地抽离出来,脱离了物境与语境,那么一切变得那么的滑稽与可笑,变得不可解读。那么这样的声音还存在吗?它变得遥远,变得陌生,变得不可捉摸。

因此,语言与沉默都是一种表达,一种态度,都无法离开其相应的语境与解读。一如使生成为生的是死,使声音成为声音的是寂静,使语言成为语言的是沉默,使沉默成为沉默的是语言。很流俗地说,这两种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却又是和谐统一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不停地说,最终要归于沉默。而我们说,却是由于感知到了沉默的力量,感知到了语言的压抑,并将之想出来。语言或者沉默,有时就象手的一种姿势,举手不一定是在开会时的表态,也许只不过是我们换了一种姿势而已,这种姿势却在别人眼里解读为一种姿态。

语言与沉默,因为解读,而变得有意义。也因为解读,却使人处在半幽晦、半彰明的状态。在这儿就如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样,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如果离开“我”的解读,那么,语言与沉默就构不成一个有意义的文本;如果“我”携带着自身去解读,那么“我”就参予了文本意义的构成,又怎么能真实的理解他人的姿态呢?

因而,某些海生动物认为,人类的语言根本是一种多余,它只让人类披上更多虚伪的外装,它们不需要语言的掩饰,它们只需发出某种声音,那声音就表明了它们的内心世界是欢快或是悲痛。

而语言与沉默的另一面却是:失语与失听。

这是这个世界可笑、荒诞的一面,他们在说,却不知道有很多人因为他们的说而失听;他们在聆听,却因为有了他们的聆听,一些人却在失语。

其实,我也在失语。其实,失语,也是一种表达。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表达。


--  作者:outre
--  发布时间:2003-5-28 20:39:05

--  
布衣前两天才说最近写不出字儿,原因是缺乏刺激。现在能写了,估计是受刺激了,哈哈。
--  作者:式微
--  发布时间:2003-5-28 20:42:41

--  
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表达。
--  作者:微微可
--  发布时间:2003-5-28 23:02:56

--  
可能是我最近头发晕的原因,前两遍怎么也看不进去,你的语言排列有点儿像哲学文本的格式,我第三遍才看了进去,语言与沉默这两种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却又是和谐统一的,说得很有道理,让我接受了。

但是而语言与沉默的另一面却是:失语与失听,什么是失语和失听呢,我就不太明白了,我希望进一步的了解。


--  作者:outre
--  发布时间:2003-5-28 23:23:26

--  
我觉得语言并不是沉默的对立面,布衣在这里所指的“语言”,应该换成“话语”二字才对。所谓的“话语权”和“沉默权”之间才会存在冲突或相依关系。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之前保持沉默,之后进入话语的圈子。

布衣不要忘记了,人在沉默的时候,并不会停止思维,而思维正是以语言的方式进行的。

衣的文章看似有一定的深度,但总是在基本概念上出错。这就好象试图在浮沙上起高楼一样,结果地基挖得再深,楼盘起得再高,但凡只要有人轻轻抽掉一块小砖,就会全盘崩蹋。


--  作者:大隐于网
--  发布时间:2003-5-28 23:40:33

--  

“衣的文章看似有一定的深度,但总是在基本概念上出错。这就好象试图在浮沙上起高楼一样,结果地基挖得再深,楼盘起得再高,但凡只要有人轻轻抽掉一块小砖,就会全盘崩蹋。”

我尊重哲学,内心却想对它敬而远之。


--  作者:葱妹
--  发布时间:2003-5-28 23:40:56

--  
我以为布衣和牛布衣是一个人。都那么厉害,凡是带布衣两字的人都厉害。什么牛布衣、为不布衣而来、纤盘布衣……
--  作者:白活
--  发布时间:2003-5-28 23:55:20

--  
outre,那就换好了词语来理解,在逻辑上这篇文章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8 23:55:20编辑过]

--  作者:白活
--  发布时间:2003-5-28 23:58:29

--  
越看越有味道了,哈哈
--  作者:幻盈萱衣
--  发布时间:2003-5-29 8:28:52

--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不一定全面)
把它说出来便是声张
而有时也可以让它沉默
辟如将它写下来

--  作者:幻盈萱衣
--  发布时间:2003-5-29 8:42:58

--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但不一定全面
把它说出来便是声张
但也可以让它沉默
辟如将它写下来
如果将它放在心里
也未尝不可
自有懂得的人能体会的到
--  作者:布衣
--  发布时间:2003-5-29 13:03:03

--  
to outre:
1、换成话语就更不对了。语言比话语更趋向于文本化,是指一种存在的形式,无指向性。而话语,本身就含有一种姿态,有指向性与流动性。
2、沉默,不一定就是一种对峙,或者一种距离,也有可能是一种交流,或者不代表任何意义的一种姿态。
3、将这两种东西加上“权”上,就赋予了社会性。
4、“人在沉默的时候,并不会停止思维而思维正是以语言的方式进行的”,这正说明了,语言与沉默的和谐与与统一。
5、最后一个比喻很好。
呵,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  作者:outre
--  发布时间:2003-5-29 14:39:15

--  
布衣:
那你说说看,语言和沉默是如何个对立和矛盾法吧,我比较关心这一点:)
--  作者:布衣
--  发布时间:2003-5-29 14:49:43

--  
哈哈,原文中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  作者:outre
--  发布时间:2003-5-29 18:05:21

--  
以下是引用布衣在2003-5-28 20:21:26的发言:
  因此,语言与沉默都是一种表达,一种态度,都无法离开其相应的语境与解读。一如使生成为生的是死,使声音成为声音的是寂静,使语言成为语言的是沉默,使沉默成为沉默的是语言。很流俗地说,这两种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却又是和谐统一的。


很明显,在这段文字中,死是作为生的反面、声音是作为寂静的反面而存在的,那么很显然,你是将语言看作沉默的反面了。
但事实却是,生死虽然不能共存,寂静的时候也不能有声音,但沉默的时候却仍然有语言。理由很简单,重复我上面的话:人在沉默的时候,不可能停止思维,而思维就是以语言的形式在进行着的。
所以才要求你解释:)

不要以为把偶们绕晕了,你的文章就叫写得好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