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诗词语林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38)
----  关于“拗救”的一些体会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38&rootid=&id=29670)


--  作者:范叔
--  发布时间:2003-1-15 18:20:00

--  关于“拗救”的一些体会
“拗救”这个问题少有人提起,我想,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对“孤平”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范叔就自己所知,大胆作一次抛砖引玉之举。
先讲“孤平”。一般认为,五言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是孤平。七言除第一字和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是孤平。
这个论点,我非常怀疑。原因是,五言句式“仄仄仄平平”,韵脚不论,它本身岂不成了孤平?所以,当今诗词泰斗王力先生认为,只有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式才会出现孤平。其它句式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但是,很多书上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五言除韵脚、七言除韵脚和第一字外,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字,即是孤平。所以,讲拗救时,又只有按这种观点才好讲,因为不少古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经常看到古人的律诗绝句中有不合律的地方,其实,仔细研究,他们都作过拗救处理。
最常用、常见的是本句自救。如李白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天”救“恐”,否则是孤平。这叫“救孤平”。也有“一平救三仄”如杜甫的“复愁”: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今”救本句的“故”(救孤平),兼救上句的“尚”。(它两的位置一样是第三字。)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烟”救上句的“八”“十”。因为,一般认为,对句救出句,位置同和往后移一字都行。“烟”是救“十”的大拗,和“八”的孤平。
再如施肩吾的“折杨柳”:
今年还折去年柳,不送去年离别人。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离”救本句“去”。兼救上句“去”。我个人认为,上句的“还、去”只是半拗,属于可救可不救,对句的“去”则是非救不可的。
范叔学识浅薄,不当难免,请指正,以免误导!


[此贴子已经被范叔于2003-1-15 18:20:12编辑过]

--  作者:向闲
--  发布时间:2003-1-16 11:20:00

--  
你说的都对;但实际创作时这个问题很头疼。
--  作者:范叔
--  发布时间:2003-1-16 12:44:00

--  
呵呵……闲兄,本句救孤平我们经常用的,对句救出句,等我作个示范。我想,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得搞清自己写诗时的标准句式是什么,就好办了。当然,出句拗,造成与上句失粘,古人是采取“不管”它的态度。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十”与上句的“旗”明显失粘了。

[此贴子已经被范叔于2003-1-16 12:44:22编辑过]

--  作者:七风沐雨
--  发布时间:2003-1-17 15:47:00

--  
我于拗救一塌糊涂,所以还是尽量避免拗句才是正经。:))
--  作者:绿烟
--  发布时间:2003-2-15 22:42:00

--  
以下是引用范叔在2003-1-16 12:44:00的发言:
呵呵……闲兄,本句救孤平我们经常用的,对句救出句,等我作个示范。我想,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得搞清自己写诗时的标准句式是什么,就好办了。当然,出句拗,造成与上句失粘,古人是采取“不管”它的态度。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十”与上句的“旗”明显失粘了。
范叔,对于失粘一题,绿烟一直以为只要第二字不失粘便成,有些书上并没有说第六字也要如此啊?
到底是如何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范叔于2003-1-16 12:44:22编辑过]



--  作者:范叔
--  发布时间:2003-3-3 21:29:00

--  
回绿烟:
既然第二字粘,那么第四、第六字自然也粘上了。除非是拗句。
--  作者:陈柳柳
--  发布时间:2003-3-4 16:16:00

--  
范叔,你好。很高兴能看到你的长篇大论,我已经很少有机会和别人谈古诗词创作方面的问题了。除了“当句拗救”之外,还能谈谈“对句拗救”吗?
--  作者:兰穗儿
--  发布时间:2003-3-7 18:24:00

--  
可去“菊斋”,上面介绍很详细,在搜狐输入菊斋即可。
--  作者:我是个人
--  发布时间:2003-4-8 18:16:00

--  
我是刚从对联雅趣转来的插班生,请问诗词的平仄是不是和对联一样安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
二,三四声来分,又或者它们还牵涉到古音古韵的关系,就像犯叔举例中的“万国尚防寇,
故园今若何”中的国为什么是仄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