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红网论坛  (http://202.103.69.41/bbs/index.asp)
--  散文·小说  (http://202.103.69.41/bbs/forumdisplay.asp?boardid=15)
----  读《桂英不姓穆》·真的就是真的  (http://202.103.69.41/bbs/showthread.asp?boardid=15&rootid=&id=50328)


--  作者:易扬
--  发布时间:2003-5-9 15:59:00

--  读《桂英不姓穆》·真的就是真的
真的就是真的


终于看完了大隐的《桂英不姓穆》。说实话,整体再看一次,远不如我第一次回复他时的感觉好。

但是那种深厚的感情却依然没有改变。

我说过,人的观点很影响阅读时的效果,比如说,我把大隐这个文章,当作回忆录读,会很慢,很投入。他的字里行间是一种完全的生活感,因为我也有父母家人,我也一样热爱他们。这些点点滴滴,除了情节的不同,热爱却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我当一个小说去读,那么除了内容真实,笔触流畅之外,余下的多是琐碎的记忆片段。我们都知道,生活对于我们这些还不算老的人来说,不是用来回忆的,是用来珍惜的。也就是说,如果作为一个小说,更多的文字含义,应该是更明显的激发读者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这样的爱是相对客观的,因为这是“小说”。也是和回忆录两种题材的分界:回忆录是告诉你,小说是启发你。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将这两种题材的观点,一起施加在大隐的小说中呢?我的经验,感性阅读,理性思考,这个办法可以延续到其他,甚至所有小说之上。

大隐家族的故事,还不能称之为“史”,不管这些经历如何惊心动魄,除了历史造就的小人物的宿命之外,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值得人们叹惜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明白这点。

所以,这个小说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1,大隐的家族成员,有着中国人更典型的韧性和生活,这是一个好作品的基础。即使我们能写一部《武则天传》也是如此,没有人性的共鸣,也就没有作品的可读性,大隐做到了。这对他一点也不难,因为这些情节都是真实的。非常真实,而且有故事性。

2,大隐比所有读者,更多的沉浸于这样的情节中,他太主观,无法左右发生在自己家族的情节,甚至不敢杜撰哪怕是一点情节,所以让整个文章看起来非常的舒缓,对于这样的篇幅来说,实在不是好事。不过大家肯定都理解,家庭故事,是不能由晚辈随意安排的,尤其象大隐这样一个最小的孩子。所以,故事性还远远不够。

说到这里又回到我最初的观点,这更象一部长篇散文,一幅企图在不经意间,描绘出一个家庭几代人生活的画卷,就象《清明上河图》一样,每一个角落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去刻画的,逼真肖似。但是文字和美术的区别是这样的大相径庭。小说是线性的,要求我们一字一句的去读;画卷却可以是跳跃的,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先从落款、印章开始浏览,感受自然不能一样。

那么带来的感觉自然迥异了。

所以,我不再去褒奖大隐的刻画是如何传神真情,因为那是自然流露的。也不再说架构如何顺畅,条理分明。我只想说,这个文章,还只是一个让自己看,让家人看的一段生活。如果作为小说,还差很多。不过,如果大隐有意,完全可以把这个文章变得更有共性和可读性。但是,对于这份回忆来说,却很难说清好坏了。

除非大隐一朝成名。


--  作者:大隐于网
--  发布时间:2003-5-9 18:13:00

--  
“这个文章,还只是一个让自己看,让家人看的一段生活。如果作为小说,还差很多。”

是啊,目前我完成的是一个心愿,而远不是一部小说。如果改写,请多赐建议。


--  作者:空竹无心
--  发布时间:2003-5-9 20:35:00

--  
生活对于我们这些还不算老的人来说,不是用来回忆的,是用来珍惜的。说得好
--  作者:大隐于网
--  发布时间:2003-5-9 20:38:00

--  
看来我的心态有点老了,呵呵
--  作者:易扬
--  发布时间:2003-5-9 21:47:00

--  
呵呵,大隐,不是那么回事,即使你老到七八十岁,也可以展望未来啊。是心态问题。
--  作者:蝉衣
--  发布时间:2003-5-10 11:19:00

--  
展望未来?好遥远,看来真正心态老了的是我啦。
--  作者:谢宗玉
--  发布时间:2003-5-11 9:23:00

--  
没有功利性的写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