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一个人客栈  (http://www.ygrclub.com)
--  『乡村的荷塘』  (http://www.ygrclub.com/bbs/list.asp?boardid=5)
----  解析《生命与爱情的思考》一文的写作  (http://www.ygrclub.com/dispbbs.asp?boardid=5&rootid=8859&id=8859)


--  作者:今夕何夕
--  发布时间:2002-4-5 9:22:12

--  解析《生命与爱情的思考》一文的写作
这篇帖子最初发表在一个叫玫瑰社区的《百味人生》版,斑竹“东南”是个中年人,该社区年轻人居多,说实话那里玩的成分比较重,对于一些理性的思考毕竟少了些,楼兰,东南和我年龄在那里大些,彼此比较谈的来,鉴于该版一直将主题定位于“百味人生”,于是就想起写了这篇帖,这好象是提外话,如果牵强一些说,应朋友之邀给该版写点东西,也算是当初的一个写作动机吧。

该文写于去年10月,时间因为较长有很多细节想不清了,这里就利用一点点回忆解析解析当初的写作过程吧。原谅我下面会用到的一些“大言不惭”的字语,既然是互相探讨,有些词语自然会不经意用的让人感觉上不谦虚谨慎,还好我想大家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不至于这么跟我斤斤计较,呵。

好象写作真和个人性格比较有关,不管记叙文体还是论述文体,就好比现在这篇文章,我这人比较罗嗦,写出的文字自然也会比较罗嗦, 瞧,现在还没步入正文,这是一个毛病, 但好象自己总也改不了了,真真应了一句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词语又用的不算恰当,但还好想大家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对于行文来说,这个词语用在这里也已经达到它存在的目的了。

言归正传,回到正文。

先说说自己行文的一些思路。

网友一蓑烟雨提出的一些问题很值得磋商,这对于我本身来说也是写作上的一个促进,让我们先从论述文的三段论说起,一般的论述文是提出论点,引用论据,加以论证三方面进行构思全文,当初写该文时也是这么构思来着,但这篇不同点好象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生命,另一个是爱情,如何把二者用一些词语和论据联系起来,是当初写作时考虑最多的大方面,这就要找共同点,找事实论据和逻辑论据来切到论点上来。写的时候和一般论述文一样,是先确立了论点,然后才开始行文。该篇的论点在那文中很明确——生命的沿袭对于自然是一种平衡过程,爱情同样如此——前一个论点大家容易理解,后一个论点就需要自己论述了。于是我找到了“平衡”这么一个词汇,当时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为了便于大家能在文中一目了然的找到生命与爱情的共同之处,生命的平衡我也开始展开加以论证,论证的目的是展开后能看出下面爱情平衡的论证过程也用的是逻辑论证的手法。并尽可能的在两者中找共同点,如光的两象性来论证生命的平衡说,即生命的主观客观说与两象性的主观客观说做比较,这里不存在逻辑推理过程,因为二者都是很浅显易懂的东西,只需要用一般的文字把它们串起来罢了。论述手法截止到没论述爱情前,是准备只把问题说明,但不确定论点(论点准备在论述爱情的平衡说之后一并在文中提出)。

既然平衡理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下面行文时自然要尽可能的往这上面套,否则就失去了前期论证的意义和效果。应该说林忆莲和克林顿以及狗那段话作为逻辑论证是我一时想出来的, 也起到了一定的论据作用,而卢梭的那句话则是找资料找出来的,是当时凑巧看到一本书中有这么句话,觉得有用,原版正搬。在这段论述中,是个人行文素质的体现,并没有什么法则可依据,完全凭自己文字和逻辑功底的深浅。这里不详细阐述。

而最后两段,则是把自己行文的论点完全展示给读者。重点是在生命中体验爱情,运用前面提到的主观客观说,说明爱情的伟大并不只在于他的浪漫,还在于它带来的苦痛等,正如生命并不只是不断充实,还有它的虚无和困惑一样。从而达到两个论点的统一性上来。

你喜欢这一句的寓意:“如果说在生命中只尝试浪漫的果实,而视分离的苦果不见的话,那你的爱情是不完整的,因为你没有平衡”。严格说这是一个反向逻辑论证,目的是让人觉得从反向推理中证明爱情平衡说的正确性,尽管论述过程还存在着很多漏洞可以进行批评。

以上是自己行文的过程以及对文章的理解。下面对你提出的几个问题作一下说明。

你说的光的粒子学说有问题,其实这个论据的正确与否根本不影响光的两象性论据在该文中的运用,如果用这个东西来说明论据的不严谨性,好象确实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嫌疑,原谅我用词有些露骨,好象自己不谦虚似的,呵呵。事实上我感觉确实是这样。打个比方,就好象引用名人的话,只引用与此相关的你认为对的即可,没必要研究该人是不是反革命或者没必要讨论该人什么东西都对,是不?与此同理,声波具不具有折射和粒子论影响不了行文中生命的平衡说,所以只拣它有道理的一面去论证有用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可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个人有个人的逻辑思维,可以继续进行磋商,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

另外一点,我不赞成您说的虚无的终点显得多余,事实上,写到虚无终点那里时,给人感觉确实是多余的,但写到最后就和爱情的分离苦痛有些相关了,前者说明生命中平衡在于充实和虚无并在,后者爱情的平衡在于浪漫和分离也并在。从这点上看,说这段话多余似乎又是不正确的。至少我在行文中是认为有必要存在的。

引用卢梭的话我也感觉挺好,至少点题。正如你说的,论述过程还比较苍白——骨头架子有了,应该在多些血和肉的——致使让人有了卢梭那句话好象不大切题的感觉,事实上卢梭那句话确实对于行文有帮助,但我没能详细加以解释,感觉上整体文章多出一块的感觉似的,自己有时候看到了也不大舒服。我下来后细细研究一下,看怎样改合理些。

PS:写在最后的话:
你是学工的,呵,我是学理的,对于文章的写作来说,我没经过正规的训练,很多东西仅仅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以来,很多行文中的毛病自然就暴露出来,还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互相探讨,这样才应了这里版面的要求,嘿嘿,我也是赶鸭子上架:)

至于这一篇的写作构思,是先有论点,然后找论据,但这里的事实论据不多,单纯的逻辑论证好象也不是自己的强项,才造成了些许漏洞。文中若说“神来之笔”,如果那样叫的话,那么林忆莲和克林顿的那两句算吧,开个玩笑。

最后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我的题目用了一个问号,是自己也搞不清这个思考正确与否,所以用了个问号。

说讲座不敢当,很高兴来这里探讨写作,这对于任何人都说的上是一种提高,谢谢。



--  作者:一蓑烟雨
--  发布时间:2002-4-5 17:42:45

--  
首先谢谢你直率的回复,以及你的解析。呵呵,我希望你我都不至于会斤斤计较,我想我们不会。:)

我先前的回复的确是在刻意挑骨头的,走点极端,是为了用反证法说明你的‘议论文’不是工科意义下的论证,而是属于人文科学。我想说的面包含两点,其一,议论文不可能完全遵守数学意义下的逻辑,其二,因为不能遵守数学意义下的逻辑,就要求作者在表述上发挥自己。因此,逻辑虽能学,却在此不能照搬,而性情不能学,却一定要在此运用。结论是:写文真难,无法可循。

当然这并不是说写文没有一定的原则。数学意义下的逻辑不能照搬,但也应该尽量地接近。你说光的粒子学论据的正确与否根本不影响光的两象性论据在该文中的运用,我同意。但是我有两条意见:第一,若别人把这样的文字囫囵吞枣,就会一错再错,第二,小处不严谨,会影响整体的形象,读者心上会打上个多余的问号。是不是可以这样:在你的原文中,去掉“波动说有他能衍射的证据,粒子说也有他能折射的证据”两句,不仅去了发梗的‘骨头’,也丝毫不影响你的结论。

关于虚无的终点一段,我想我还是不理解它的用处。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生的存在与死的虚无变成得水到渠成”一句,已经说得很明白、有力。下面的句子不象是作它的解释,而象是在从另一个方面继续论证。在逻辑上讲,这没有必要,在文学上讲,用好了可起到加重和强调的作用。作为论证,我私下以为它比前面的论证逊色,起不到增强的效果。若你觉得需要这段做说明,是否可以和前面的论证换个次序?或换个形式写,写成对那个结论的诠解和展开。

其它还有些话,限于时间,下次再谈。


版权所有: Inncn.Com 一个人客栈 旧事回顾 联系:小刀
页面执行时间:128.906毫秒